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首页 > 滨州新闻中心 > 滨州行业新闻

韩国冲床维修:安全光幕和安全栅的维护

时间: 2025-09-22 点击数:

在现代冲压车间中,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运行与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韩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其冲床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多个行业。而在这类高风险作业环境中,安全光幕和安全栅作为关键的安全防护装置,承担着防止意外伤害的核心职责。然而,再先进的安全系统若缺乏定期维护与专业检修,也难以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因此,深入理解并掌握韩国冲床维修中安全光幕与安全栅的维护要点,已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安全光幕是一种通过红外线阵列形成无形“光墙”的光电保护装置。当操作人员的手或身体部分进入危险区域时,光束被阻断,系统立即触发急停信号,使冲床停止运行,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在韩国,许多高端冲床配备的是来自日本欧姆龙(OMRON)、德国西门子(Siemens)或本土品牌如LS Mtron的高灵敏度光幕系统。这些设备虽然稳定性强,但对环境清洁度、安装精度及电气连接状态极为敏感。灰尘、油污或金属碎屑附着在发射端或接收端镜片上,会导致信号衰减甚至误动作。因此,日常维护的第一步便是定期使用无尘布与专用光学清洁剂擦拭光幕表面,确保其透光性能不受影响。

除了外部清洁,内部电路的老化与接线松动也是常见故障源。韩国工厂普遍采用高频次、长时间连续生产的模式,这使得电气元件长期处于高温、震动环境中,极易出现焊点开裂或端子氧化现象。专业维修人员需每月进行一次接线紧固检查,并利用万用表检测供电电压是否稳定在24V直流标准范围内。一旦发现电压波动超过±5%,应立即排查电源模块或更换稳压装置。此外,部分高端光幕具备自诊断功能,可通过指示灯闪烁频率判断故障类型。例如,三短一长通常代表对射异常,而持续红灯则可能意味着内部处理器异常,需返厂维修。

与安全光幕不同,安全栅(Safety Fence)属于物理隔离型防护结构,通常由高强度铝合金或不锈钢框架搭配聚碳酸酯透明板构成。它不仅用于划定危险区域,还常集成联锁开关,实现“开门即停”的安全逻辑。在韩国冲床车间,安全栅的设计往往遵循KOSHA(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标准,要求其抗冲击能力不低于150焦耳,且联锁装置响应时间不得超过0.3秒。然而,在实际使用中,频繁的开关门操作会导致铰链磨损、限位开关失效等问题。据统计,超过60%的安全栅故障源于机械部件疲劳而非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预防性维护显得尤为关键。建议每两周对所有铰链、滑轨进行润滑处理,使用耐高温硅基油脂以适应车间高温环境。同时,应重点检查联锁开关的动作行程是否正常,可用塞尺测量触点闭合间隙,确保其在0.5至1.2毫米之间。若发现开关反应迟钝或接触不良,应及时更换原厂配件,切勿使用通用替代品,以免破坏整个安全回路的认证等级。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多数大型制造企业已引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安全栅门的开启次数与持续时间,为预测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更为复杂的情况出现在多台冲床联动生产线中。此时,安全光幕与安全栅往往需要协同工作,形成多层次防护网络。例如,在送料机器人进出工位时,外围安全栅门打开,但内部光幕仍保持激活状态,以防人员误入。这种复合式安全架构对系统同步性要求极高,任何一处延迟或误判都可能导致整条产线停机。为此,韩国领先企业如三星重工、现代摩比斯等已建立专门的安全系统校准流程,包括每月一次的光轴对准测试、季度性的安全继电器功能验证以及年度第三方安全评估。这类精细化管理措施显著降低了非计划停机率,同时也延长了设备整体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诊断与智能预警正逐步融入韩国冲床维修体系。一些新型安全光幕已内置无线通信模块,可将运行状态上传至云端平台。维修工程师即使不在现场,也能通过手机APP查看设备健康指数、接收故障预警信息,并提前准备备件与工具。这种从“被动抢修”向“主动干预”的转变,极大提升了维护效率。与此同时,虚拟现实(VR)培训系统也被用于指导一线员工正确执行基础保养任务,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实际操作层面,许多韩国企业还推行“安全责任制”,将每台冲床的安全装置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班组和个人。每日开工前的点检清单中,明确列出光幕灵敏度测试、栅栏锁紧状况确认等项目,并要求签字留档。这种制度化的管理方式,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起一道坚实的人机协作防线。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系统的守护者,而非单纯的使用者。